现代社会对安全防范的需求日益增加,安防产业近年来也在不断发展。数字安防是我国安防产业在传统实体制造业基础上,融合数字化技术转型而成的新发展领域,伴随着技术层面、系统应用层面和行业发展层面的全面数字化,安防产业已经成为数字化产业转型的排头兵。
重大事故、环境灾害和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不仅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更会造成恐慌甚至使受害人留下无法弥补的后遗症,因此城市公共安全应急体系的建设迫在眉睫,这也是安防行业服务于国家应急体系建设的主要领域。
一、感知,一切智能的基础
年初《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重磅落地,证实了行业步入数字时代已经势不可挡。
安防已经不是这个行业的唯一价值,AI赋能、大数据、智能物联等等,新的价值点正在涌现,而这些背后正是行业用户数字化转型明确的需求。至2026年,全球数字化转型的支出将高达3.4万亿美元,无论是正在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企业,还是那些支撑数字化转型的企业,都会迎来巨大的市场空间。
万物智能的根基是万物感知、万物互联,通过感知技术手段将物理世界的事物转化成数字信号,再通过万物互联把数字信号传递给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进行处理,这是面向未来万物互联智能世界的基本框架。从这个逻辑上,安防行业天然的感知能力,顺其自然地成为一切智能与数字化的基础。
华为光产品线总裁靳玉志认为,第五次工业革命将是面向未来化的智能经济革命,而万物感知就是智能经济中万物互联和万物智能的底座,视觉感知、光纤感知、无线感知、雷达感知等感知系统就好比人的眼睛、嗅觉和听觉,是与世界进行连接的基础。
华为行业感知领域总裁段爱国强调,行业数字化转型需要更加高清的视觉感知,以便能看得更清、更广、更远;需要智能的感知能力,能够支持企业管理任务的高效执行;更需要有全息的感知能力,支持生产作业面的全面数字化。
二、大数据,重要组成部分
大数据技术近年来已发展为数字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基于各类音视频信息、传感信息等,对数据进行获取、存储、管理、分析和应用等层次的信息化整合。大数据技术能够在庞大的数据信息中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进行专业化处理并实现数据的价值转变,从而为人们提供增值服务。
大数据技术支撑着安防行业从数据采集、分析到应用的全过程。数字安防设备包括各种音视频采集设备或前端智能传感设备,它们为大数据技术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
通过大数据技术提取、处理相关数据信息后,利用大数据平台对这些数据进行特征值比对检索,比对的结果在系统逻辑的操作下可以提供一系列的配套服务,例如自动报警、触发某些机器的行为以及联动其他数据平台等。
安防行业中的许多领域都已经广泛运用大数据技术。在交通领域,大数据在安全防控方面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车流管控及道路安全的监测管理。大数据技术可以对道路上的每一辆车进行记录,通过监控前端的道路卡口或结构化摄像机,可以对包括车辆类型、车身颜色、车牌号码、主驾驶人的特征、是否系安全带等基本信息进行实时记录,将海量数据实时回传交通大数据平台进行运维管控,可以及时为交通管控提供充分高效的数据支撑,同时能够为交通管理提供一系列配套服务。
例如对乘车逃窜的坏人进行车辆布控时,交警将布控车辆的车牌信息和其他基本信息输入大数据平台,可对城市道路抓拍的车牌号或其他基本信息进行检索,同时可对布控车辆实施全天候监控,一旦在城市道路抓拍到布控车辆,可及时通知公安民警进行抓捕拦截,保障城市安全。
而在政法领域,大数据技术在安防方面的应用也体现在对危险人员进行实时管理和监控上。如今,对危险人员的监控不再只采用传统的视频监控方法,而是采取人员定位的方式,通过在危险人员身上安装电子手铐、脚镣的方式,在室外可以通过定位系统(北斗或GPS导航)方式对人员轨迹实时记录,联合大数据平台可以对人员实时精准定位和管控。
大数据技术通常采用分布式架构的平台进行处理,随着分布式云计算平台、云计算资源等弹性分配机制技术的成熟,针对安防行业的海量音视频数据,通过融合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可高效利用平台的计算资源做到视频数据整合、行为分析研判、核心数据识别等。
三、应急通讯网络,保障基石
日常的公共通信网络相对比较脆弱,在应急管理面对的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形下常常会失效。应急管理需要能满足其特定需求的应急通讯网络为应急管理数字化提供可靠保障:一是要能确保在保障战备、抢险救灾、出现恐怖事件和通信网故障等突发后能临时、机动地提供应急服务;二是要能实时传输现场监测数据、音频、图像、视频信息,现场实况直播、通讯、对讲以及各类救援设备的信号收发;三是要能在地下室、地下管道、楼宇、隧道、大型综合体、特殊设施建筑等对无线信号衰减大甚至会屏蔽的特殊环境或者高山、峡谷、森林、湖泊、草原等信号无法全覆盖的复杂地理环境下也能实现有效信号传输。
目前,通信技术手段主要由移动应急通信车、卫星通信、无人机通信构成应急通信节点,配合无线自组网、5G 等通讯技术以及多种手持终端设备实现应急通讯。其中无线自组网不依赖于预设的基础设施,具有可临时组网、快速展开、无控制中心、抗毁性强、受环境干扰小等特点,是解决通信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手段。
四、无人应急救援设备,可靠的替身
事故现场环境恶劣复杂,存在很多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危险,人力救援能力有限,面对一些极端情况无法实行有效救援。针对灾害现场伤员安全 / 可靠强运不及时、灾害现场环境侦测覆盖性低、灾情传输与处理时效性不够,恶劣条件下应急救助可靠性低的问题,无人救援设备应运而生,实现在很多极端情况下通过特定的机器可以实现救援,极大提升了应急救援能力。
随着无人救援设备的应用扩大,对无人救援设备的需求也逐步提升,在设备的智能化、高性能、集群化、协同作战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无人设备的控制器是实现设备有效运行的核心部件之一,必须可靠、精准、稳定,因此需要足够优秀的核心算法来支撑,但目前国内在机器人核心算法上和国外仍有差距,仍需大力发展。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应急管理解决方案经理 吴康雄:我们认为在应急管理中关注的核心技术是:如何合理的运用科技手段对特重大事故灾害进行有效预防和处理。总的来说可以概括为——“防”“抗”“救”。运用的核心技术包含:视频物联智能分析技术、融合通信技术、5G 通信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而当前需要填补的技术有:消防机器人室内导航技术、BIM 建模技术、三维高精度地图技术、偏远地区与远郊的通信技术。
这些技术不止是推陈出新,而是产业和业务的变革,所以要加速智能化的到来就要瞄准智能产业升级。在此进程中,安防作为人工智能最重要的领域,是产业智能升级中最重要的抓手。同时前端智能摄像机作为智能世界之眼,只有与应急的解决方案相贯通才能更好地为应急管理提供信息化支撑与保障。
访谈
更多做行业赋能者 HID迎接数字化浪潮新机遇 破解新挑战
今年3月份,全球可信身份解决方案提供商HID发布了最新的《安防行业现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
数字化浪潮下,安防厂商如何满足行业客户的定制化需求?
回顾近两年,受疫情因素影响,包括安防在内的诸多行业领域都遭受了来自市场 “不确定性”因素的冲击,市场…
博思高邓绍昌:乘产品创新及客户服务之舟,在市场变革中逆风飞扬
11月24日,由慧聪物联网、慧聪安防网、慧聪电子网主办的2022(第十九届)中国物联网产业大会暨品牌盛会,在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