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运是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水运发展情况如何?智慧港口和智慧航道建设进展怎样?我国海上救助打捞事业有哪些新的探索?6月26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相关负责人回应了有关问题。
持续提升港口服务智慧化水平
港通天下兴,奋楫逐浪高。近年来,我国港口发展成效显著,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目前,智慧港口正逐步成为水运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名片,一些领域已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部分领跑的重要转变。”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付绪银表示,近年来,我国持续深入推进码头装卸设备、水平运输设备以及堆场装卸设备等自动化,我国港口的自动化技术水平和应用规模总体位居国际前列。
数据显示,我国已建成自动化集装箱码头21座、自动化干散货码头28座,已建及在建自动化码头数量位居世界首位。基于5G技术的新一代自动导引车、无人集卡等智能化水平运输设备率先投入使用。
据介绍,在世界集装箱第一大港上海港,以前配载一艘船需要4个小时,现在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应用,5分钟左右就可以完成一条船的配载工作,大大节约了时间。以前需要人工驾驶运输车辆,现在已经开始规模运用自动驾驶车辆。
据悉,今年上半年,我国港口新增7座大型自动化码头,全国已建电子航道图覆盖航道里程超过5700公里。此外,今年我国还将深入推动长江干线与长三角高等级航道电子航道图互联互通,加快推进形成长江水系电子航道“一张图”。
科技赋能救捞发展模式转型升级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交通运输事业快速发展,我国整个救捞队伍、海上搜寻救援的力量不断壮大。
数据显示,我国1.8万公里的海岸线上,共设置了24个救助基地、10个飞行基地和83个海上救助值班待命点,217艘救助打捞船舶、24架救助直升机、19支应急救助队伍动态待命值班。今年1至5月,全国各级海上搜救中心共组织、协调搜救行动561次,救助遇险船舶391艘、遇险人员3480人,搜救成功率达96%。
建成全方位覆盖、反应迅速、处置高效的立体救捞网络,离不开科技赋能救捞发展模式转型升级。通过构建无人搜救体系,可以更快捷、更高效、更便捷处置海上应急事件和安全事故,提高水上搜救效率。
今年1月份,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南海救103”轮正式投入使用,这是我国海上专业救助力量中尺度最大、综合救助能力最强、科技含量最高的新一代救助旗舰,在抵抗大风浪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航海保障事业取得长足进展
作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海洋强国的先导性、基础性和战略性工程,航海保障事业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了长足进展。
今年1至5月,我国沿海和内河港口进出港船舶1247.4万艘次,日均进出港船舶达8.2万艘次,货物吞吐量达75.82亿吨。目前,我国沿海航标从2013年的1.22万座增长至2023年的2.06万座,增长了68.8%,并实现了航标遥测遥控全部北斗化。
“过去我们用外国人的技术,现在基本上实现了北斗化的遥测遥控工作。”付绪银表示,海图服务从以纸质海图为主,发展为电子海图全覆盖并提供在线发布、实时的更新服务,2023年发行中国沿海电子海图达492万幅。
此外,我国还建设了由23座北斗差分台、75座北斗连续运行基准站组成的沿海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提供厘米级的高精度导航定位服务;建设水上安全通信网,作为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的组成部分,提供海上遇险安全通信服务;积极推进4G/5G建设和卫星通信应用,持续提升卫星宽带数据通信能力。
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航海保障体系,实现了沿海港口航道“一图覆盖”和沿海水上安全通信“一网贯通”。
访谈
更多做行业赋能者 HID迎接数字化浪潮新机遇 破解新挑战
今年3月份,全球可信身份解决方案提供商HID发布了最新的《安防行业现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
数字化浪潮下,安防厂商如何满足行业客户的定制化需求?
回顾近两年,受疫情因素影响,包括安防在内的诸多行业领域都遭受了来自市场 “不确定性”因素的冲击,市场…
博思高邓绍昌:乘产品创新及客户服务之舟,在市场变革中逆风飞扬
11月24日,由慧聪物联网、慧聪安防网、慧聪电子网主办的2022(第十九届)中国物联网产业大会暨品牌盛会,在深…